前兩天,我在朋友圈看到有很多朋友在轉發一個視頻,視頻講述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訪華后,公開在歐洲議會上說的一些“肺腑之言”。
言辭之間多為溢美之詞,稱贊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,用幾十年達到脫貧目標,并塑造了長達幾個世紀的世界文明,并且認為,中國必將塑造全球的文明與進步。要知道,這位馮德萊恩女士在來中國之前,曾為了立陶宛指責過中國。很顯然,一趟中國之行,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她對中國的印象,由此也說明,一些國際人士對中國不大友好的評價,可能很大原因是基于刻板印象的偏見。
這兩年,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尤其是在單邊主義抬頭,冷戰思維復蘇,國際秩序受到沖擊的背景下,一些國家在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同時,也在不斷唱衰中國,但是,他們顯然低估了中國發展的爆發力和潛力。在逐漸走出疫情泥淖之后,中國正逐漸展現出欣欣向榮之勢,最近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,便很有說服力。
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,用一句話概括——“實現了良好開局”,可資說明的數據是,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.5%,增速比上年四季度提高了1.6個百分點。從更具體的維度來說,一是國內需求逐步擴大。消費較快恢復,投資穩定增長,出口增速回升。二是生產供給加快恢復。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接觸型、聚集型服務業強勁復蘇,生產性服務業增長較快;工業經濟平穩增長。三是社會預期顯著改善。
我個人對這些也有切實的感受,整個社會的發展面正在朝著好的方向闊進,我們湘能楚天,也在最近盤點了一季度的成績,整體還是很不錯的,甚至是超出預期的好。今天,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第24屆長沙智能制造裝備博覽會,我們的小伙伴也在熱情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們,他們對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。
這些從國家到集團的欣欣向榮之勢,讓我更深層次地來思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對中國的盛贊,如果中國真的可以開始塑造全球文明與進步,作為民營企業必須要有所擔當,那么,關鍵問題是如何擔當?
有學者說,作為企業管理者既要面對當下的考驗,也要對長期發展做出承諾,我想,這里的承諾,既有對企業本身,也有對員工,更有對全社會的。所以,在塑造全球文明和進步中,湘能楚天電力集團需要對這樣的“長期發展”作出承諾。
從全球文明與進步層面來說,我想,最核心的也應該是技術,技術永遠是最強大的核心驅動力,在任何場合,湘能楚天也最愿意向外界展現出我們的技術創新和裝備集成能力。
當然,僅僅依靠技術還是不夠的,現代文明肯定是立體的,任何一方面的單兵突進,那也只是短暫的一騎絕塵,是難以形成大氣候,除了著力技術創新外,還應該注重業務范圍的全球布局,以及具有全球視野的團隊打造。我想技術創新、業務布局、人才培養的落腳點,還是在于對現代社會的觀照,在于對人類生活的改善。
熟悉湘能楚天的朋友都應該知道,我們始終把自己所從事新能源事業視為造福全人類的偉業,把成為全球變電站系統服務專家作為我們的使命。這樣的全球使命感已經很深刻地表明,在湘能楚天的發展路徑中,與技術創新、業務全球布局并重的,還有對社會堅定的責任擔當,以及對人才的培養與國際化視野的團隊打造,我想,這些都是在“文明與進步”上的積極探索。
不可否認,湘能楚天的前路還很漫長,但是,只要方向明確且篤定,終會在全球文明與進步中,找到自己那不可或缺的立足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