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天,長沙又迎來了一場盛事——2023互聯網岳麓峰會,雖然我們能源行業不是純正的互聯網產業,但是,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,真正能融入時代的企業,都必須具備互聯網因子。在家門口能有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峰會活動,還真是與有榮焉。
本次峰會有一個時髦的主題——數字技術。我也通過各種渠道去學習多位政要和各路大咖的講話,受益匪淺。讓我充分感受到,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、新業態、新模式全面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,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。湖南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,充分釋放數字要素價值,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。
數字技術,其實對我來說,并不陌生,作為一家以科技為核心驅動力的能源企業,很難脫離科技來談發展,而在數字化的大背景下,數字化改造也是湘能楚天已歷經多年的實踐探索。
熟悉湘能楚天的應該知道,我們的產品經過了幾次迭代,而如果要精準描述當下主流產品的特點,模塊化和智能化是繞不開的關鍵詞,而底層支撐就是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。正是廣泛運用了這些新技術,才實現以機代人,實時監控和記錄變電站的運行,運維成本更低,提升了艙體批量生產的質量和效率,為變電站建設提升“腦力”,智能變電站越來越“聰明”。
在這次峰會上,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提出要把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,使之成為湖南現階段創新驅動發展的第四項標志性工程。這樣的發展構想讓我聽后熱血澎湃,一個城市的運營要重視“研發”,一個以產品輸出為王道的企業,更是離不開“研發”,這些年,我們湘能楚天在研發投入上從來都是大手筆,不僅與省內知名院校開展廣泛的產學研合作,在公司內部架構上,也專門成立研究院,重點進行前沿技術的研發,也正是這樣的戰略堅持,讓湘能楚天在技術上有底氣,并因此形成核心競爭力。
不僅在產品上我們利用數字技術等前沿技術進行深度改造,在公司治理上,數字化改造同樣是我們始終注重,在朱錫慶教授的直接指導下,這兩年圍繞加強“內控”的目標,通過數字化改造,內控機制提升,精細化管理加強、供應管理升級等措施來提高湘能楚天的品牌形象。
值得一提的是,6月19日,作為本次峰會重要嘉賓之一的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首任主任,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先生,也是我在中央財經大學學習深造的老師,我這次還專程邀請他來湘能楚天考察,并與他有深入的交流,他對我們在儲能型變電站和融合性變電站產品的創新中,對能源管控融入算力技術的持續探索表示贊賞。
客觀來說,一項新技術的應用,對企業來說是有挑戰的,它意味著變革,意味著投入,但是,湘能楚天無疑是幸運的,幸運在于在諸多領導、前輩的指導下,始終把技術研發放在關鍵位置,愿意去增大投入去做一些基礎性工作;幸運在于在這些方面的努力,始終得到各級政府的支持,早在2021年,我們的數字化建設項目就得到長沙市政府的立項支持,讓我們能輕裝上陣;幸運在于這些年營商環境對創新的倚重和歡迎。正如沈曉明書記在這次峰會上所言,湖南既有創新的基因,也有創新的環境,湖湘文化蘊含的“敢為人先、經世致用、求真務實、開放包容”等精神特質正是科技創新所需要的,科教資源豐富、智力資源充足等現實基礎也可以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。
事實上,在能源產業發展大潮中,加快數智化轉型已經成為廣泛的共識,今年春天,國家能源局還專門下發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。所以,我堅定地相信,身處電力能源板塊這一國計民生基礎行業,充分發揮我們既有的技術優勢,持續深耕新型變電站市場,把準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技術方向,在新能源體系中不斷深化數字技術的應用,就能升級研發更集約化、系統化、智能化、數字化的產品,湘能楚天一定能加“數”前行,為新能源行業奉獻更多的精品。